系史館及軌道工程館成立記要 – 郭振銘
這是一個鋪排了70年的劇本,
承先啟後的好戲在2014/11/11的揭牌儀式後上場。
三個主角分別是起家古厝、傳家寶、願景。
很多人沒留意土木系館南側有一棟隱身停車棚與空地盡頭的老舊建築,
直到2006年水工所水質室搬遷之際,
一度出現接管爭議,本系才正視這座興建於1951年,
迄今仍完整保留卻風華褪色的起家老屋。
走過70年的成大土木,擁有許多曾經引領風騷的資料與設備,
成大博物館積極推動「博物館群」概念之際,
創校元老四大系到了2014年僅剩下土木系尚未成立系史館,
著手整理、保存、展示、與傳承系史與文物等等傳家珍寶確實迫不及待。
對於工程人而言,這卻是一項令人欲拒還迎,充滿挑戰的難題。
邁入21世紀國內外最熱門,也是近年來政府預算最高、
重要性與日俱增的工程建設,就是軌道工程。
基於其領域多元、高度整合、技術封閉等特殊性,
時間與空間尺度迥異於傳統工程,
同時能舒緩地球暖化與人口都市化所衍生的問題,
投入軌道運輸科技,不僅提供本系各個領域研究一個聚焦的願景,
也能使成大土木成為台灣軌道研究的重鎮。
在系主任的支持,工學院的亮點實驗室經費補助之下,
三個主角粉墨登場,
成大土木系史館與軌道工程實驗室正式成立於水工實驗室舊址,
象徵著成大土木人珍視過去的輝煌歷史,
也積極面對未來的發展貢獻。
系史館門口右側三株樹幹紋理盤旋向上的老龍柏,左側則是綠芽茂盛的榕樹,
2015年大門貼著開春的對聯這麼寫著:
「軌道願景蟠龍柏 系史丹青挹翠榕」,橫批「繼往開來薪火傳」。